飞蛾以为奔赴的是光明的前程,殊不知迎接他的就是灰飞烟灭。缅北电诈人员95%都是自愿去的。该说法起源于,一个干劝返工作的公安干警的真实接触经历。对于这个说法,很多网友觉得这个话题十分邪门,因为完全和我们所认知的是不一样的,也和暑期所热播的电影《孤注一掷》情节大相径庭。这让人不禁疑惑去缅北搞诈骗到底是被骗去的多,还是自愿的多?其实,我们来看这些事件,心里的答案就会自有分晓了。一、被劝返的人员高达数十万,还有些再次逃脱回缅甸老张曾经在云南边境拦下一个人,苦口婆心跟他解释,“去了之后你就是别人盘中的菜,他们想怎么拿捏就怎么拿捏”。对方不听,老张给他买了回家的机票,但对方回去后又想办法偷渡出去了。疫情后国内经济下行,就业压力大,还有年轻人在被劝返回国后再次回到缅甸。少数人在境外尝到甜头之后,根本不愿意回来。而家属觉得能赚到钱,也就放任着他不管。有人把国内手机交给家人,让国内的家人在微信上给老张发位置共享。微信显示位置还在国内,但实际上人已经在缅北了。被解救的同胞小李,曾多次被警察劝返,但他一度拒绝,编造谎言↓在此期间,他们又成功劝返了数千名从缅甸回国的人员,其中仅老张所在的市就有1600多人偷渡去缅甸。而在他所接触的案例中,绝大多数人都选择自愿前往缅北。这是2021年5月平常的一天,拍的是缅甸回国的口岸处的人流,一眼望不到头的长长队伍,是做完核酸准备回国的“劝返”人员。而这些劝返人员之所以回来,是因为国内警方掌握了他们的信息,通过他们的家人动员来劝返,不然只是警方的话这些人是不会回来的。所以自行动开始以来,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推出各自的劝返政策,被劝返回来的人员也越来越多。有些地方推出比较出名的措施,也被称为打蛇七寸措施,快准狠的典范↓在这个背景下,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据不完全统计,从2020年开始,每年“劝返”行动,都能劝回数十万人,这些人可都是主动回来的呀。如果被关着,被限制人身自由,那可没法主动回来。基于此,相信大家心中已经有一个自我的判断。二、他们为何会从事诈骗?据媒体透露,这些自愿赴缅北从事电信诈骗的人中,不少是八零后和九零后。他们的家庭背景相对单一,受教育程度较低,由于经济压力相对较大,他们更容易被电信诈骗的巨额高薪所吸引。其次,这些自愿赴缅北从事电信诈骗的人中,有一部分是逃犯。部分人还背负着欠债或犯罪记录。他们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,于是就选择偷渡出境,前往缅北地区。老张认为,尽管这些年轻人了解前往缅北从事电诈活动存在巨大风险,但高薪的诱惑和逃避追求法律的责任,使他们难以抵挡。三、完美诈骗“受害者”那既然如此,网上又为什么有那么多令人恐慌的被骗故事呢?比如喝完一瓶朋友递给的水就被迷晕了,到了地方边境线↓等他醒来,这辆开了一个多小时的五菱宏光已经把他送到边境线了。按地图导航来看,从昆明长水机场到靠近缅甸的边境城市,起码要5小时,有的甚至超过10小时。难道这车开得是飞机,飞的这么快。还有就是缅北亲历者都说,检查关卡得有6—7道关卡要是真的被迷晕了,其余的6道是过不去的喝得多了引人窒息死亡咱们就是说,这谎扯得也要有人信。运头猪过边境都很难,更何况是个大活人呢人在曼谷,刚下飞机,被绑缅北?有亲历者说,在曼谷下了飞机,有朋友来接他。上了一辆车后,他喝了朋友送来的矿泉水,然后就晕了,醒来发现自己到了妙瓦底诈骗园区。(许多地图上妙瓦底又作苗瓦迪)咋滴,人有莞莞类卿就算了,水也有莞莞类卿?当然,看多了上面这些案例,我更想吐槽的是,人家辛辛苦苦针对你,一环扣一环付出巨大人力财力,就为了把没什么经验的你骗去缅北做诈骗。你可以怀疑诈骗犯的道德,但请不要怀疑他们的智商。你会和钱过不去,但他们从来不会。《孤注一掷》电影中的,金晨所饰演的梁安娜可能就是他们的原型。她并不在乎诈骗违不违法,而是为了能赚到高薪才选择偷渡越过边境线。从影片中就可以看出,虽然有时工作不顺心,但她并未打算跑路,直到拿不到钱的时候,她才想跑。好在梁安娜最后保了一条命,活着回来了。我觉得梁安娜这个角色非常难得,电影塑造出一个真正自愿过去干诈骗的角色。而不是二分法地制造要么都是骗去的,要么都是被绑去的艺术形象。《孤注一掷》电影开头,一个女警官进行防诈骗宣传时说:“每个人都有两颗心,一颗是贪心,一颗是不甘心。”她是在提醒我们,根本没有这么多单纯被骗去,被绑去的。至于他们为什么伪装,仔细思考一下原因也很简单:他们回来后不想被法律追责,或者少被追责,因为偷渡和做诈骗的都是需要回来接受审判的。毕竟我是完美受害者,我那么悲惨,你们还不帮帮我啊。人总是在自己认知的世界里自以为是,就像飞蛾扑火一样不可救药。飞蛾以为奔赴的是光明的前程,殊不知迎接他的就是灰飞烟灭。想知道背后的更多故事,可在地球号搜索缅甸畅行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